今年以来,上海港捷报频传,货物吞吐量、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。其中,上海最大的散货码头吴淞港,经常能看到“大佬”出境的身影。中国制造的,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塔和大型盾构机,均批量出口。上午9:00,位于吴淞港的张华浜码头已全面投入使用。三艘外贸船同时抵达港口,半挂车集装箱“一个个堆在上面”一个个地驶过码头……一派繁忙景象。为确保港口口岸“零延误”、装卸快件“零等待”,吴淞边检站为“一带一路”国际船舶和大件船舶挂靠港口开辟绿色通道。刚刚过去的国庆、中秋佳节,张华浜、中工路航站楼经历了一场“小高潮”。都处于运营高峰期。据吴淞海关统计,“双节”8天内,共监管船舶17艘,同比增幅分别超过10%和50%,均实现了“大品”。中工路码头进出船舶超过600艘次,同比增长3.35%,达11.6%。近年来,中国建设的许多海外炼油厂、水泥厂将整条生产线的基础设备分开或整体引进。这些设备往往是超重、极重的物品,经常通过上海港出海。它要求上海港提供从陆路运输、码头装货、组织海上运输的一体化、专业化解决方案。目前,上海港拥有最密集的国际航线、顶级的大件货物吞吐能力、高效便捷的通关能力服务。也将吸引更多中国高端制造“大佬”选择这个“超级枢纽”出海。编辑:张云坤 编辑:周体